欢迎访问全联纺织服装业商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全联纺织服装业商会 >> 行业资讯 >> 企业新闻 >> 浏览文章
  最新更新
  特别推荐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链接

美特斯邦威雅戈尔 中国服装企业上市经典案例

时间: 2011年12月14日 来源:环球时装网 作者: 佚名 浏览次数:
对于中国本土服装企业而言,在登陆资本市场的路上,2010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上市号角吹响后,企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不过,当老板们手握大笔资金后也会产生新的困惑:募来的钱如何花?企业究竟该走哪条路?是坚守服装业,还是通过业务多元化不断巩固本行业? 

    诞生在巨人肩上的ME&CITY

    一月中旬的北京,气温已经低至零下十度,扑面而来的三九寒风冷得直让人瑟瑟发抖,而在ME&CITY西单旗舰店内,火爆的进店人气与凛冽的寒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特斯邦威上海南京东路9000平米大店

    自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ME&CITY以大尺度的促销摆脱了库存压力,使其在三季度的业绩收入同比增幅再超100%。此举也意味着美特斯邦威斥巨资并花费2年时间打造的年轻品牌ME&CITY终于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阶段。

    然而,过去的两年对ME&CITY而言并不好过。

    ME&CITY与公众见面的那一天起,就被美邦服饰赋予了特殊的战略意义。2008年8月28日,美特斯邦威A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同一天,美特斯邦威旗下高端服饰品牌“ME&CITY”正式亮相。

    2009年全年,美特斯邦威的销售收入为48亿元,其中,ME&CITY仅占了3.5亿元。这一成绩显然离董事长周成建既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要知道2009年,在美邦全年用于店铺购买和租赁方面的8.2亿元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用在了ME&CITY身上。根据美邦公布的年报及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年中,ME&CITY新开店数量超过了100家,而且大多都是300平米以上的大店。

    在201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挫九成,ME&CITY未能实现2009年达到收支平衡的目标,仍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投资的不断加大,2010年,公司通过对经营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调整,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MB、MC、网购三驾马车共同推进的策略。这使得ME&CITY品牌的发展将有更多的机遇获得美邦服饰集团的人力与财力支持。

    在进一步明晰战略方向后,ME&CITY的业绩在去年第三季度逐渐走出低谷,开始快速增长。2010年冬季,ME&CITY的冬装销售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圣诞期间,ME&CITY直营的同店同比收入增长90%,毛利增长190%。

    2011年,周成建或许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

    资本成就谁的传奇

    凭借出色的盈利能力和重品牌经营轻生产制造的思路,美邦一上市便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在实施多品牌战略后,今天的美邦才能走得更稳。源源不断的资金为美邦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激发出了美特斯邦威品牌潜在的成长空间。上市后,推出ME&CITY品牌则为美邦服饰开发了更广阔的市场,填补美特斯邦威品牌定位之外的市场增长点。

    周成建常常对员工说:“美特斯邦威品牌的目标是1000亿,ME&CITY的目标是1000亿,另外还有一个品牌,目标也是1000亿。只有围绕三个1000亿的目标,才有做成一个1000亿的机会。”

    说到底,美邦在上市后走的是一条用资本市场的钱推动品牌发展的路。走这条路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前期可以把单个品牌的市场空间尽可能地做到最大化,中期再推出具有差异化定位的新品牌或附属品牌,最后一步才去实现多品牌发展的目标。在排队上市融资的过程中,美邦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这也是美邦之所以能实现IPO最关键的硬指标之一。

    服装企业走美邦这条路的乐观结果是,有望在国内培育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在这种重品牌经营轻生产制造的模式下,服装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去和走快时尚之路的国际集团竞争。

    再看看其他早期上市的服装企业,在登陆资本市场后,他们所走的路线和美邦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在A股资本市场,雅戈尔的扩张故事更有传奇色彩,它就像一个神话被业界传颂至今。

    难以复制的雅戈尔模式

    自1979年成立以来,雅戈尔的主营业务——纺织服装一直都在稳步增长,但自从上市后无意中尝到了资本市场的甜头,雅戈尔就迈开步伐干脆走上了“实业经营+金融投资”的道路。纺织服装、房地产、股权投资就成了拉动雅戈尔奔向千亿目标的三驾马车。

    和许多早期上市的民营企业遭遇相似,在雅戈尔拟上市阶段,作为保证其顺利上市的一个“推动因素”,在各方“建议”下,雅戈尔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广博集团和宜科科技的部分股权,成为两大集团的大股东之一。

    1997年4月,宁波商业银行组建,尽管做实业出身的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对银行业有不小的担忧,但在政府领导的极力鼓动下,李如成出手了。

    广博集团、宜科科技和宁波银行三起计划外的跨行业投资无疑加快了雅戈尔登陆A股的进程。出于兴趣和对金融行业的初步了解,李如成又试探性地投资了中信证券。

    随着上市风潮的延续,早期上市的纺织服装企业遭遇了多元化浪潮的困惑,比如杉杉就做起了铜箔材料等高科技项目,但李如成的雅戈尔却始终围绕着主业在进行投资,商业银行和券商只是作为调节主业资金余缺的副业项目而已。

    从2004年到2007年的三年间,随着宜科科技、广博股份和宁波银行陆续挂牌上市,雅戈尔拟上市阶段无心投资的三大项目都有了出人意料的回报。以宁波银行为例,当年雅戈尔的投资成本不过每股1.01元,按2011年1月4日收盘价12.75元计算,雅戈尔的投资放大了超过12倍之多。当然,在股市行情好的时候,雅戈尔投资的盈利倍数远比现在高。

    挥之不去的服装情结

    在承受着外界对雅戈尔“不务正业”批评浪潮的同时,李如成其实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纺织服装业务。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汉麻产品展示

    2010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上,雅戈尔发布了新的品牌发展战略。期间,董事长李如成亲自到场助阵,并高调宣布公司为加速向品牌型企业转型,首次集体推介旗下MAYOR&YOUNGOR、YOUNGORCEO、GY、汉麻世家和HartSchaffnerMarx五个品牌。

    李如成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雅戈尔集团在具备了一定资本实力的条件下,正谋求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强调经营方式的调整和转变才是中国服装企业未来的前途。

    在2007年收购美国KellwoodCompany持有的新马集团100%股权和KellwoodAsiaLimited持有的Smart100%股权后,2009年雅戈尔为加速向品牌型企业转型,成立了五个品牌工作室,决心在品牌服装的经营思路、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上述系列举措都能看到李如成近年来在服装这项主营业务上的坚持。在东兴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程远看来:“李如成的发家业务就是服装,一个做了那么多年服装的人,怎么能说放就放得下。”

    但是要做好企业,仅靠个人情结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今年初,在雅戈尔公布的2010年公司大事中,涉及股权投资项目的有15个之多。很显然,雅戈尔在纺织服装、房地产、股权投资方面的三驾马车已经停不下来了。

    相对而言,做服装的利润肯定比不过后者,但投资其他行业若能盈利,也可以增加对服装业务的投资。

    尽管李如成自己也说,“不是主业不好做,而是经营者的思路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了”,但是对于未来他仍有自己的定位:雅戈尔的服装板块将不再是加工制造业,而属于时尚创意产业。作为时尚创意产业的服装业是什么样?没有黑压压的工人队伍,没有机杼声声的车间,而是一座总部大楼,是上百成千的设计师,是时尚男女追捧的品牌,是遍布各地的专卖店。李如成说,如果过去30年是服装作为加工制造业的黄金年代的话,那么,未来30年,同样可以是服装作为时尚创意产业的黄金年代。


返回】【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0 全联纺织服装业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2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