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联纺织服装业商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全联纺织服装业商会 >> 行业资讯 >> 服装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最新更新
  特别推荐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链接

齐鲁宏业: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差异化发展

时间: 2011年04月18日 来源:中国纺织网 作者: admin 浏览次数:

创新永远是企业生存的法宝

  “甲壳素纤维、牛奶纤维、阻燃纤维……”听到这些名词,你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不走进位于商河县的齐鲁宏业纺织集团亲眼所见,你更难相信现在纺织业纱线类产品会有这么多品种。

  “在集团的几百个多组份、差别化、功能性系列产品中,有5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有4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专利,另有3项专利正在申报中。”4月初,齐鲁宏业纺织集团董事长李汉典告诉记者。

  2010年5月,“国家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纱线产品开发基地”落户齐鲁宏业纺织集团。在全国几万家纺织服装企业中,获此称号的不到80家。在国内众多同行仍围绕资源和价格苦苦拼杀时,齐鲁宏业集团却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差异化发展,使纺织这个“夕阳产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焕发出异样光彩。

  “2008年之前,我们也是靠纺单一的高支纱打市场。但是金融危机一来,订单少了,价格降了,企业差点就重蹈了济南纺织业的覆辙。”李汉典至今心有余悸。

  “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创新都是企业生存的法宝。”李汉典说。为让这个曾经辉煌的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齐鲁宏业在过去做精做专纯棉高档针织纱和混纺高档色织纱的基础上,迅速向高科技功能性、差别化纺织品领域拓展。而打破差别化纤维的纺纱禁区,就是宏业集团迈出的成功一步。

  天然蛋白质纤维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暖性,柔软、舒适,但是蛋白质纤维粗、刚性大,抱合力较差。宏业集团专门成立攻关小组,通过千百次的试纺,终于在大面积生产上取得突破。“当时只占企业总产量25%的差别化纤维产品,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却占到了60%,2011年企业将全部实现差别化纤维产品生产。”李汉典介绍说。

  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领先对手

  2009年8月8日,一位名叫鲍智波、之前在青岛一家大型国营纺织企业负责技术工作的中年工程师,被请进了齐鲁宏业纺织集团的大门。

  鲍智波一到齐鲁宏业就没有离开,并就任集团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负责新产品研发工作。就在他加盟齐鲁宏业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培养起一支强大的技术人员队伍,并有上百个新产品投入批量生产。“聚成纺”就是他带领技术人员对细纱机大胆改造,独创出的一种新型的纺纱方式,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用这项技术织成的面料,染色后布面饰纹色彩绚丽、变幻无穷,给人一种新鲜、神秘的感觉。投放市场后利润率是一般纺织品的8–10倍。

  公司开发生产的新产品“舒爽雅”,具有抗菌、除臭、吸湿的功效,通过了日本化学纤维检验协会的权威性检验,成功打入了对产品质量要求近乎苛刻的日本高端市场。

  凭着“山东名牌”和“山东省著名商标”这两块响亮的名头,在市场上打造出了响当当的“宏业”品牌。但这远不是齐鲁宏业的目标,李汉典告诉记者,他们下一步要上印染厂、服装厂,拉长纺织产业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企业产值在现在基础上翻两番,达到30亿元,使济南纺织业在全国重新步入强者行列。

返回】【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0 全联纺织服装业商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22759号